近日,韩国知名演员“刘亚仁”因违规服用“异丙酚”遭逮捕而上了热搜。“异丙酚”到底是什么?
形似牛奶的麻醉剂——“异丙酚(丙泊酚)”
“异丙酚”又名“丙泊酚”。于1970年首次发明,1977年首次临床试验,后经FDA批准进入临床应用,目前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已广泛应用。由于外观为乳白色的液体,酷似牛奶,因此注射丙泊酚被麻醉医生及外科医生戏称为打“牛奶针”。
作为一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超短效静脉麻醉剂,异丙酚的麻醉效应特点是起效非常快,在实际操作中,正常体重成年人使用100-150mg,10秒左右就可以进入梦乡。
注射后醒来也不像其他麻醉药会产生强烈恶心、呕吐等反应,因此非常受欢迎 。临床常用于门诊小手术、无痛胃肠镜检查、无痛人流、小儿麻醉、神经外科手术等。
异丙酚之所以让人上瘾,是因为有的人将其用于缓解疼痛、压力、焦虑、失眠等轻度镇静时,会产生一种类似吸食可卡因等精神兴奋剂的欣快感觉,容易导致长期滥用成瘾。
根据美国成瘾研究中心设计的药物欣快效应(MBG)评分显示,吗啡、海洛因的MBG评分为9.8,大麻的MBG评分为4.7,而异丙酚的MBG评分可高达10. 5,也由此表明异丙酚是具有药物滥用和依赖性的潜力。
研究表明,注射异丙酚让人产生欣快感,是因为其能刺激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,增强分泌多巴神经递质(人体体内的快乐因子),以及伏隔核中多巴胺的浓度,从而产生放松、兴奋等愉悦感受,这与阿片类、可卡因和苯丙胺等毒品的药物原理类似。
此外,异丙酚同苯二氮卓类、巴比妥类、酒精等常见的滥用药物同为γ-羟基丁酸(GABA)A受体的激活剂,与其结合后可增加谷氨酸能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并释放于VTA,刺激中脑VTA 区的多巴胺能神经元,从而促进异丙酚滥用和依赖性。
事实上,滥用异丙酚造成的依赖和滥用从上世纪90年代就有报道,大多数滥用者第一次使用都是从缓解紧张、失眠、压力开始,长期使用后产生依赖并上瘾。
目前异丙酚滥用群体欧美以美国、德国为主,亚洲则是韩国居多,位列麻醉娱乐性药物应用中第四大滥用药物。
根据韩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KFDA) 报道,异丙酚盗窃事件2009年发生396例,2010年548例,2011年850例,发生率逐年显著升高,且考虑到KFDA的报告率不佳,异丙酚盗窃的实际数量可能还要高得多,这些数据足以证明异丙酚在韩国的滥用现象非常严重。
滥用异丙酚危害大
再好的药,用错了也是毒药。本来,将异丙酚合理地用于医疗方面,为病人缓解病痛,就是很好的药品;反之,为了享受使用后产生的欣快感而滥用的话,那就成了毒品。
研究表明,异丙酚的滥用主要导致:躁动不安,步态不稳,言语不清,流鼻涕、打哈欠,全身出现酸痛抽搐,头昏,情绪低落,烦躁,自制力减弱等症状,甚至还会出现幻觉冲动,发生攻击行为,危害极大。
异丙酚还有一个致命的副作用会严重抑制呼吸,一旦过量注射就会导致使用者呼吸暂停而死亡,美国天皇巨星迈克尔·杰克逊死亡原因之一就是被其私人医生注射了过量异丙酚。
【来源:科普中国。yufeiye.com(雨飞叶)编辑】